楚林天翘着二郎腿坐在屏幕前,一边嗑瓜子一边嘀咕。
“除非让刘邦穿全套铠甲,左手举盾右手持剑,再把项羽双手捆住。。。。。。这样说不定刘邦还能打两下?”
他托着下巴摇头。
“不行不行,项羽哪怕绑着手,那他冲过来一个飞踢怎么办。”
“刘邦就算壮得像头牛,也扛不住霸王那一脚啊!更何况刘邦那个时候都己经老大岁数了。”
“而且要是刘邦头盔不带尖刺,估计项羽用头锤都能赢他!说到底还是硬件差距太大。”
楚林天转而掰着手指算他们两个人的年龄,然后露出一个坏笑。
“其实主要还是怪刘邦年纪大了。要是他才30岁,项羽那时候刚会走路吧?时间倒退二三十年,刘邦揍小项羽还不跟欺负小孩似的!”
“而且以刘邦这老哥的性子,绝对干得出欺负小朋友的事,哈哈哈!”
嗯,下一个。
【孔子:这是《抡语》!也是我给这条道上立的规矩,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天幕之上,“抡语”二字和那句充满江湖气的话,让历朝历代的古人们集体陷入了茫然之中。
一片寂静。。。。。。。
“???这夫子什么时候说过这种话了,给这条道上立的规矩,这天幕上夫子的话,他的语气是不是有点不对呀?!”
子路、颜回等孔子的弟子们彻底懵了。
“《抡语》?这是什么典籍?为什么我们从来没有听夫子说过?这东西真的是夫子说过的吗。”
他们确实有想过把夫子的话整理一下,写成一本著作,但这不是还没开始吗,这怎么突然冒出来一个《抡语》?
总不可能,这东西的就是他们后来写的吧。突然感觉自己师门的画风变得好陌生啊。
孔子长叹了一声,脸上写满了无奈。
“老夫什么时候说过这种话了,《抡语》又是什么东西?”
这句话里面他就听懂了他的名字,至于其他的,那都是些什么东西啊。
其实,孔子无法理解,这也是正常的,毕竟别说《抡语》了,就算是《论语》,孔子他也不知道。
刘邦挠着头,感觉自己的脑袋不够用了
“哎呦喂?这孔子。。。。。。。还有这一面呢?”
“额,不对不对,孔子这说话的语气,听着怎么跟乃公当年在沛县混的时候一个调调?”
唐太宗李世民哭笑不得。
“朕熟读《论语》,里面字字句句都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这《抡语》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那《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们记录孔子的言行而编成的,这《抡语》总不能是孔子与人比武时说的话吧?”
说到这里,他自己都忍不住笑了出来。
李世民转头又思考了一下,觉得无非就两种可能:
要么是在千百年的流传中,《论语》的本义没有正确的传承下去,渐渐被曲解,甚至跑偏成了《抡语》;
要么就是后世子孙们又在胡说八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