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扯!孔圣人向来提倡温和谦逊的君子之风,怎么可能冒出这种江湖混混般的粗鲁言论,这绝对是后人伪造的!"
一位老先生皱着眉头翻书,手指重重地点在自己的论语典籍上。
“再说这个‘抡’字是什么意思?难道是‘抡起胳膊’的意思吗?这跟孔圣人的教诲完全对不上号啊。”
“所以,这肯定是搞错了。”
其余儒家学者们全部眉头紧锁,一脸的匪夷所思。
【说到孔子这名字,我们华夏估计没几个人不知道吧,就算平时不怎么读书,但是多少也该听说过这位大佬的名字。】
【教科书上写着:“孔子,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其弟子整理的《论语》对中外文化影响深远。”】
【作为儒家学派的“祖师爷”,大多数人下意识会觉得:孔子的形象嘛,
那肯定是一个慈眉善目的,说话慢条斯理的,这么一个弱不禁风的文人形象。】
【我也不瞒着大家,在之前,我也一首认为孔子是一个有点驼背,但是气质很温和的老人家。】
南宋至明清的文人们反应都是困惑的。
“先生,后世子孙这话是什么意思?‘之前’也这么认为,难道孔圣人他老人家,还能是别的模样不成?”
年轻的学子看向自己的老师,脸上写满了不解。
“慈眉善目的,没什么问题呀,这就是我们心中至圣先师的风范,难道真的还有别的样子?不应该啊!”
他的老师愤愤不平,语气中带着些许被质疑的不悦。
“难道是来自海外番邦的奇异传闻?”
“夫子之道,中庸平和,他的形象自然也是文质彬彬的。后世子孙说的这些话,实在是令人费解。”
众人纷纷点头附和,觉得后世之人的话有些莫名其妙。
春秋战国时代
“慈眉善目,说话慢条斯理?”
见过以及听说过孔子的众人,脑袋上全部浮现出了一个问号,这听着就文弱的家伙是孔子?!
“我不否认孔子的仁德,但是他的那两个眼睛不怒自威啊,后世子孙你们知道什么叫做不怒自威吗?”
“我被他看一眼,我都觉得发慌。”
“当年在夹谷,面对齐侯,孔子据理力争,气度那叫一个昂然。”
“怎么可能是你们口中这么一个形象呢?!”
还有点驼背,气质温和。你不要逗我们笑好不好,你信不信,后世之人你如果穿越过来,他能把你拎起来打?
我看你还能不能说出这种话来。
【可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宋朝之后的古人们:难道真的是我们记错了?
总感觉孔圣人的形象也要被后世子孙恶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