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阁

文海阁>九鼎时空阁 > 第 22 章 榫卯舰队的宜居带勘探(第1页)

第 22 章 榫卯舰队的宜居带勘探(第1页)

鲁班号指挥舱的星图投影前,12艘鲁班级飞船的全息标识正沿着宜居带屏障边缘排列,形成扇形勘探阵列。每艘飞船的舰体两侧,都伸出两对银灰色的榫卯机械臂——臂节处的纳米榫头与卯眼咬合紧密,在星际尘埃中泛着冷光,这是俞天根据墨家“机关木鸢”原理改造的探测臂,能通过应力反馈精准识别未知物质的矿脉信号。

“各舰注意,进入勘探区域后,榫卯机械臂切换为‘矿脉扫描模式’,应力阈值设为0。3帕,发现未知物质信号立即同步至主舰。”俞天的声音通过量子通讯传至每艘飞船,他面前的控制台屏幕上,12条绿色探测轨迹正沿着星图标注的宜居带延伸,“重点排查类地行星的地壳浅层,史前文明的矿脉分布通常与水源遗迹伴生。”

林夏的全息投影悬浮在星图旁,指尖划过3颗类地行星的三维模型——分别标注为“青丘-1”“青丘-2”“青丘-3”,均位于安全区核心范围内。“根据引力波共振数据推算,这三颗行星的地质年龄与归墟前哨站相近,且存在液态水痕迹。我己将每颗行星的地壳密度图同步至各舰,红色区域为高概率矿脉带。”

率先抵达“青丘-1”的鲁班三号传来信号,舰长的声音带着兴奋:“主舰!机械臂在北半球平原检测到强应力反馈,数值0。28帕,符合未知物质特征!扫描显示矿脉呈条带状分布,长度约500公里,深度100米,与浅层地下水脉平行!”

俞天立刻调出鲁班三号传回的矿脉分布图,只见屏幕上的黄色矿脉线与蓝色水脉线如同编织的经纬,交点处恰好形成1:1。618的黄金比例。“记录比例数据,对比其他行星的矿脉分布。”他转头看向林夏,“计算矿脉与史前文明遗迹的距离关联,是否存在统一规律?”

半小时后,鲁班七号在“青丘-2”的赤道峡谷也发现矿脉,同样与水源遗迹呈黄金比例分布;鲁班九号则在“青丘-3”的高原地带探测到更密集的矿脉网络,比例吻合度高达98%。林夏将三颗行星的矿脉数据叠加,最终在星图上勾勒出一个巨大的螺旋图案——中心指向“青丘-2”的极地地区。

“这个螺旋结构与仰韶陶纹中的‘太极旋’完全一致!”俞天突然想起父母遗留的陶片,立刻将陶纹数据导入星图,“螺旋中心应该有史前文明的标志性建筑,命令各舰向‘青丘-2’极地集结,重点勘探北纬89度区域!”

当12艘飞船抵达“青丘-2”极地时,舷窗外的景象让所有人震撼:一片冰原中央,矗立着一块高约10米的黑色石碑,碑体表面刻着古老的“九州”二字,笔画间的凹槽里嵌着细碎的未知物质晶体,在恒星光芒下泛着淡蓝色的光。

俞天乘坐登陆舱抵达石碑前,伸出右手触摸碑体——小臂的旧伤疤痕突然发烫,与碑上的晶体产生共振。“林夏,扫描石碑的结构特征,重点检测是否存在接口。”他的机械义眼切换至微观模式,清晰看到碑底有一个不规则的榫卯接口,尺寸与冀州鼎的基座完全匹配。

墨守带着冀州鼎的缩小投影赶来,将投影与碑底接口对齐:“吻合度100%!这是九鼎的联动装置,拼接后应该能激活完整的宜居带地图。”他从背包中取出高纯度未知物质制成的“榫头”,小心翼翼地嵌入碑底接口。

“咔嗒”一声轻响,接口咬合的瞬间,石碑表面的“九州”二字突然亮起,淡蓝色的光顺着碑体蔓延,在冰原上空投射出一幅巨大的星图——原本50光年的宜居带范围瞬间扩大,新增的7个虫洞坐标如同星辰般闪烁,恰好填补了卷5航海图缺失的区域。

“虫洞坐标与归墟母星的航线完全衔接!”林夏的声音带着激动,她将虫洞的跃迁参数导入飞船系统,“通过这些虫洞,我们能首接抵达归墟母星的外围星域,省去至少30光年的航程。”

俞天凝视着星图上新出现的虫洞标识,突然注意到每个虫洞旁都刻着一个古代州名——“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与九鼎对应的九州完全一致。“石碑是谁留下的?史前文明为何要将虫洞坐标与九州关联?”他伸手触碰碑体上的“青”字,晶体的共振频率突然变化,机械义眼中闪过一段模糊的影像:一群穿着古装的人正在铸造青铜鼎,鼎身上刻着与虫洞相同的坐标。

就在这时,鲁班号主舰传来警报:“主舰!青丘-3的矿脉区域检测到不明信号,与归墟激进派的战舰信号特征相似!”马库斯的声音带着警惕,“我己命令鲁班九号前往侦查,预计10分钟后传回数据。”

俞天立刻返回登陆舱,同时对各舰下达指令:“鲁班三号、七号继续勘探矿脉,采集高纯度未知物质样本;墨守前辈,留在石碑处记录星图数据,尝试解析‘九州’字样的深层含义;林夏,同步计算虫洞的跃迁风险,重点排查是否存在归墟文明的陷阱。”

登陆舱升空时,俞天回头望向石碑——淡蓝色的星图仍在冰原上空闪烁,“九州”二字的光芒与远处的矿脉遥相呼应。他摸出父母遗留的陶片,陶片上的“宇定”二字与星图中的虫洞坐标产生共振,仿佛在诉说着史前文明与华夏文明的隐秘联系。而青丘-3传来的不明信号,又为这场勘探蒙上了一层未知的阴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