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遗迹地下大厅的物质核心仍在缓慢旋转,表面流动的银心纹路如同沉睡的星河。俞天带领团队搭建的探测装置己环绕核心一周,淡蓝色的探测光束如同细密的探针,刺入核心内部——这是马库斯根据星河榫原理改良的“应力感知仪”,能捕捉物质分子在亿万年岁月中残留的应力反馈,如同读取宇宙的记忆年轮。
“应力波稳定了,开始数据解析。”林夏的全息投影悬浮在探测仪控制台前,瞳孔中跳动的数据流逐渐形成清晰的波形,“记忆存储完整度89%,主要集中在核心中层的分子间隙中,像是被刻意加密的日志。”她抬手调出解密算法,屏幕上的波形突然剧烈波动,一段模糊的全息影像从核心中投射出来,瞬间铺满整个大厅。
影像中,匠人文明的星球被紫色的未知物质矿脉覆盖,无数形似榫卯的开采机械在矿脉间穿梭。画面一转,矿脉突然崩塌,黑色的能量波席卷星球表面,城市在冲击波中化为废墟——这是30万年前的战争场景,却比第29章的日志影像更清晰。一名穿着匠人工装的人影跪在矿脉前,手中捧着一块与华夏遗迹核心相似的晶体,声音带着绝望的沉重:“过度开采让物质分子失衡,矿脉成了引爆星系的炸弹……我们错把宇宙的骨架,当成了可以肆意砍伐的木材。”
“原来他们不是被外敌入侵,是自己毁了家园。”俞天的机械义眼闪过蓝光,捕捉到影像中一闪而过的九鼎轮廓——九只青铜鼎悬浮在星球轨道上,正将失控的未知物质吸入鼎中,“他们选择用九鼎封印技术,而不是继续对抗。”
影像继续播放,匠人文明的幸存者将九鼎送往不同星系,人影对着镜头留下最后一段话:“当文明懂得‘取之有度’,当技术学会‘榫卯咬合’的平衡,再唤醒九鼎中的‘终极榫卯’。它能修复我们留下的最大伤痕——银心黑洞的失衡,那是物质开采过度的最后恶果。”话音落下,影像突然定格在“终极榫卯”的结构图上,复杂的纹路与卷6中黑洞观测仪的核心部件完全重合。
“吻合度100%!”林夏的声音带着激动,她将终极榫卯结构图与黑洞观测仪数据叠加,屏幕上的参数完美对齐,“这不是巧合,匠人文明早就预判到黑洞会成为银河系的隐患,终极榫卯就是修复它的钥匙!”
马库斯的机械臂快速操作着探测仪,调出银心黑洞的轨道数据:“黑洞每120年出现一次‘稳定窗口’,此时其引力波频率会降至最低点,是注入物质能量的最佳时机。根据影像中的星图计算,下次窗口将在3个月后出现。”他顿了顿,补充道,“但需要将九州阵的共振频率精确调至256Hz——就是影像中人影手中那块晶体的频率,误差不能超过3分钟,否则会被黑洞的引力波反噬。”
俞天走到核心前,伸手触碰影像中的终极榫卯结构图,指尖传来熟悉的能量波动——与父母遗留的陶片完全一致。他突然明白,陶片不仅是解密钥匙,还是启动终极榫卯的“引子”:“之前修复旋臂只是治标,修复黑洞才是治本。如果黑洞继续失衡,我们修复的虫洞、搭建的补给站,都会被它的引力撕碎。”
林夏调出黑洞观测仪的模拟运行数据,屏幕上显示出修复后的银河系模型:“终极榫卯能通过九州阵将物质能量精准注入黑洞核心,让其引力波频率稳定在安全范围,就像给松动的榫卯加上‘加固销’。但需要11处补给站同时提供物质能量,任何一处中断,都会导致整个修复失败。”
“可我们还没解决星河榫的缺陷。”马库斯突然开口,调出“鲁班三号”的偏差数据,“强引力环境下的分子间隙扩张,在黑洞附近会被放大10倍,补给站的能量传输管道可能会断裂。”他看着俞天,语气中少了之前的对立,多了几分务实,“或许可以用影像中匠人的‘平衡涂层’,在星河榫表面加一层物质晶体膜,应该能抑制间隙扩张。”
俞天点头,将陶片贴在探测仪上,陶片瞬间释放出淡金色的能量,核心中的应力反馈再次波动,一段新的参数跳了出来——这是平衡涂层的配方。“现在有了技术、时间、配方,只差确认匠人文明的结局。”他盯着影像中消失的人影,“他们是否成功找到了新的家园?还是最终没能逃过物质失衡的命运?这可能预示着我们的未来。”
林夏的全息投影调出银河系边缘的探测数据,屏幕上出现一片异常的物质云,其分子结构与匠人文明的晶体高度相似:“巡逻舰之前探测到的异常能量波,可能不是收割者,是这片物质云发出的。它的移动方向正朝着银心黑洞,像是在‘引导’我们修复黑洞。”
悬念如同潮水般涌上众人心头:3个月后的黑洞窗口,终极榫卯能否顺利启动?平衡涂层能否解决星河榫的缺陷?银河系边缘的物质云是匠人文明的遗留信号,还是新的危机?人类会不会重蹈匠人文明“过度开发”的覆辙?
俞天握紧手中的陶片,物质核心的应力反馈在他掌心微微发烫。修复银心黑洞的任务,比之前任何一次挑战都更艰巨——它不仅关乎技术的突破,更关乎文明对“平衡”的理解。3个月后的银河深处,一场用终极榫卯修补宇宙伤痕的行动,己悄然进入倒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