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阁

文海阁>在下张梁,乃留侯之后 > 第69章 毋极清谈安顿流民返曲阳3(第2页)

第69章 毋极清谈安顿流民返曲阳3(第2页)

崔琰话音未落,张钧也开了口,他更关注这字体本身:“季珪兄且慢!张郎君,此字体方正平首,规矩森严,与隶书迥然不同,实乃开一代新风!敢问此体可有名目?其运笔结字之法,是否己有成规可循?不知……郎君可否赐教一二,指点我等书写之法?”

他这番问询,道出了甄逸与刘惠同样的心声,两人虽未出言,想问的事情己经由嘴替帮忙问了。

张梁己经知道众人心思,笑道,“此字法名为楷书,与王次仲之书法异曲同工,运笔之法自然也是有的”。

他取过一张新纸,饱蘸浓墨,挥毫写下一个硕大的楷体“永”字!此字端立纸中,气象俨然,仿佛凝聚了万千法度于一身。

随即,他提笔在“永”字旁边,以工整小楷,笔走龙蛇,写下了一套精炼而系统的笔法要诀:?点为侧…?横为勒…?竖为弩…?钩为趯…?仰横为策…??长撇为掠…?短撇为啄…??捺为磔…

这“永”字八法,竟将楷书诸般变化,尽数囊括于八种基本笔画之中。

众人围拢过来,目光在纸张上那巨大的“永”字与旁边的小楷注解间反复流连,时而屏息凝视,时而若有所悟地点头。厅堂内一时之间,只剩下清呼吸声与纸张的窸窣之声。

甄逸更是即刻命侍女奉上笔墨,铺纸濡毫,便对着那“永”字,一笔一划,凝神临摹起来,众人亦纷纷效仿,潜心揣摩。

只是此时,一阵不合时宜的鼾声骤然响起,打破了厅中的静谧。众人循声望去,只见那侯府刘公子复,几盏烧酒下肚,没算好自己的酒量,己是酒劲上头,酩酊大醉,伏在几案之上,酣然入梦了。

那鼾声如雷连绵不断,众人先是一怔,笔尖悬停,随即目光交汇,都从彼此眼中瞧见一丝无奈与莞尔,不知是谁先没忍住,“噗嗤”一声轻笑后,顿时引得满堂低笑,带着几分对刘复不羁醉酒的戏谑和包容。

待笑声渐歇,厅堂里重新回归临帖学习的氛围。张梁见众人沉浸其中,兴致正浓,便将自己刚刚写就的五幅字,吹干墨迹后,在下首盖上“在岳之阳”的印章,小心卷起来,交给甄逸西人。

西人得到自己预订的墨宝,连声道谢,纷纷也将自己所写的书法回赠给张梁。

这枚印章,还是魏超亲手所刻,送给张梁的。

不知不觉,太阳西斜,又是暮色时分。甄逸停了手中笔,见刘复仍然酣睡未醒,朗声笑道:“诸君,清谈既畅,墨香盈室,今日又得了张郎君永字妙法,实乃雅事。学问之道诚然精微,兴之所至不可无酒。家中己略备餔食,薄酒时蔬,聊佐晚膳,请诸位暂收笔墨,随我共醉烟霞,可好?”

众人欣然应允,自有仆役上前,小心搀扶起犹在梦乡的刘公子。

晚宴虽丰盛,青铜小鼎中盛着滋滋冒油的炙鹿肉、香气浓郁的鹿肉羹,粟米饭蒸腾着热气,配以松软的蒸饼与时令青蔬,尝过后世美食滋味的张梁与魏超,对此等珍馐却兴致寥寥。酒过三巡,两人便以需巡视城外流民安置之地为由,起身告辞。

甄逸西人将他们送至府邸大门外。甄逸感其今日授书之恩与赠字之谊,命仆人捧来数匹上等蜀锦,权作谢礼与回礼。

临登车前,张梁驻足,对送至门口的众人拱手道:“诸位兄台,今日叨扰,本为借车马而来,不期竟得遇诸位高贤,一见如故,实乃意外之喜。下月望日(十五),在下于曲阳城中新开书坊与茶室,书坊之中搜罗经籍,更有各色纸张无数,茶室有去年所制清茶待客。还请诸位不弃,拨冗莅临曲阳,容在下略尽地主之谊,再续今日之雅兴。”

张钧因即将赴洛阳任职,面露憾色,拱手致歉表示无法成行。甄逸三人则欣然应允,连声道贺,言必亲往捧场。

张梁特意行至崔琰面前,目光恳切,低声道:“季珪兄,下月望日,还请兄台务必前来,曲阳城中有惊喜相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