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双脚泡在溪流里,一股春天般的暖流从涌泉穴沿足太阴经、足厥阴经、足少阴经上行,六条经络汇于丹田,将他身上的湿寒之气又沿督脉上行经百汇穴逼出身外,此日正是惊蛰之日,大地阳气震动,贾二爷一哆嗦,晕过去了。
他醒来的时候自己躺在一间竹屋里,缓缓的琴音如冰雪初融,忽而又如万刃高山泼下一幕银色瀑布,浪花飞溅,湍流澎湃,而那一潭碧波藏于深山之中又格外的幽静而安详,又有箫声传来,仿佛天边仙子刚刚织就云锦,踏着月光轻轻飘落凡间,悄悄的,悄悄的她在庭院的云彩里,望着烛光下的少年,像是陶醉了,又像是害羞了,噼里啪啦,故意撒下几个雨点儿…曲调婉转轻快又有几分调皮。
哦,原来是一对老夫妻在山间救了他,两位老人鹤发童颜,精神,动作也十分敏捷,是什么样的人住在这山间的竹林里呢?还如此的浪漫,搭了这样精致的竹屋,墙上挂着两把宝剑,似乎告诉了贾宝玉,这两位大概是江湖上隐居于此的。他自己暗忖,过惯了金鼎玉食的日子,却适应不了官场,如今竟然流落江湖了,自己怎么到了这里?这又是哪里呢?贾府的姐妹们呢?
老婆婆端过来一碗鸡汤,哰叼着,“孩子呀,你可算醒过来了,赶紧喝口汤吧。“贾宝玉忙试图坐起来拱手致谢,老先生过来忙制止他,“公子,不必客气,看公子器宇像是大户人家出身的,小老儿对于官场不甚熟悉,也没什么兴趣,江湖中虽然早些年有些名气,早也看淡了,你权且把我这里当做山中的农户吧,我在山上种了几十亩桃,几十亩竹林,每年与山下的客商们打交道,也能填饱肚子,如果不嫌弃,就在这里住上些日子吧?“
贾宝玉嘴上推脱着,双手却接过了婆婆端过来的碗,是呀,自己还能去哪里呢?喝完汤,身上也有了些力气,贾宝玉便和老先生谈了起来。原来这位老先生复姓令狐,名冲,字任伯,婆婆叫任盈盈。贾宝玉努力地回忆,令狐冲的名号,虽然姐妹们没有提起过,不过当年打过仗的焦大哄着自己玩好像说过,似乎林妹妹好像也说过他们林家前辈似乎因为一本什么剑谱闹出了人命,林黛玉好像有一个出了五服的叔叔叫林平之。
令狐冲见贾宝玉意志淡漠,心灰意冷的样子,便与他讲起了自己的故事,回忆自己的师父,师娘,还有小师妹岳灵珊,一讲到岳灵珊,令狐冲有几分兴奋的样子,眉飞色舞起来,惹得那婆婆好像生了气,摘下一把宝剑下山去了,中午的时候又回来了,好像又高兴了,还给他俩做了捞面,面条是竹笋炒肉卤,香气扑鼻,婆婆捞了两大碗,端过来,令狐冲高兴了,端起碗,伸筷子就挑面条就往嘴里送,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婆婆拿起醋葫芦,照着令狐冲令大爷的嘴里咕咚咕咚倒了两下子,令狐冲还没回过神来,两口醋灌下去了,把他酸的呀,呲牙咧嘴的,好嘛,二三十年过去了,这口醋吃的,这是让令狐冲长记性呀。可把贾宝玉整懵了,笑不得,连忙起身劝阻,谁知道,那婆婆一掌,将他打到门外的花坛里,哎呦哎呦了半天,好在他还年轻,那婆婆也只是生气,没有给他下死手,刚才那副慈祥的面容也不见了,似乎大有要将这俩男的打趴下的样子。
令狐冲见状忙飞身跳到院里,扶起贾宝玉,给点穴,防止吐血,然后又拿过个搓衣板,跪在上面求饶,说再也不敢提小师妹半个字了。里面的婆婆过了好一阵子,才说算了吧,把他俩叫到屋里,重新吃饭。老婆婆给贾宝玉盛了一碗面汤道,“这位小兄弟,莫要见怪,有道是家丑不可外扬,只是这位令狐大侠年青时风流罢了,还要在这里讲与你听,这不是害你吗,我一时失手打了兄弟,大姐我赔礼了,万望兄弟海涵“。贾宝玉仍在雾里雾中,但也能感觉到,是这位婆婆吃醋了。慌忙拱手,“无妨,无妨“。令狐冲搭话过来,“这位兄弟,身体太弱了,为了防止咱们任大姐再次失手,我把少林寺的易筋经传给你吧,一方面你可以强身健体,另一方面也可以调节你的气血,让你的心智再次活跃起来。“
两位老人相濡以沫,有时又斗嘴,有时还像小鸟一样施展轻功在竹林里上下翻飞地打斗,看得贾宝玉十分羡慕,过了而立之年的贾宝玉回味着自己过往的岁月,想要写一本《石头记》,便把自己的这个想法告诉了令狐冲夫妇,两位老人十分鼓励,他们只是粗通文墨,但对音乐和武术十分在行,有时宝玉就把自己的故事讲给他们,有时他们也将往事讲给宝玉来听,令狐冲的放荡不羁和贾宝玉的似傻如狂倒有几分相近,二人倒也处得十分开心。
贾宝玉一边埋头写作,一边练习令狐冲传授的易筋经,在桃花谷半耕半读半习武,虽是半路出家,但天分极高,进步很快。这一日,桃子将熟,令狐冲任盈修书一封,备了一匹好马,让贾宝玉去衡山一趟,约琳师太来桃花谷尝桃子,并飞鸽传书蓝凤凰及少林宝兰禅师、武当任玄道长同赴桃谷吃桃。
宝玉领命,搬鞍认蹬,飞身上马,一骑绝尘,首奔衡山而来。
这一日天色己晚,见前面一家小店,门脸整洁,窗明几净,正是下榻好去之处,宝玉进店,自有伙计接过马缰绳带至后院安排草料不提。店小二引宝玉入客房休息,宝玉烫了二两衡水老白干,要了一荤一素,一碗汤面,独酌独饮,跑了一天了,颇有几分疲惫,酒足饭饱之后,合衣小憩。
半梦半醒之间,忽听得楼下一阵嘈杂,有人大喊,着火了,着火了,宝玉一激灵,翻身下床就往外走,走到回廊往外一瞧,原来是几名男子正拖一女子上马欲去,那女子急中生智大喊着火了,以逼众人出来吓退众匪,贾宝玉见此情景,正欲回屋取剑,去那众匪斗上一斗,却见一书生模样少年,凌空飞来,一组玉步连环鸳鸯腿踢中几个悍匪,斗成一团。
宝玉取了宝剑,飞身下楼,加入厮杀,众匪一见两名义士武功高强,自知不敌,一声扯呼,西散奔逃,宝玉与那少年侠客救下被抢女子,众人齐声贺彩。原来少年是苏州人士,姓唐名寅,字伯虎,正是这家小店的少东家,被抢女子唤名秋香,因家乡遭了旱灾欲投在南京一大户人家做帐房的父亲为生,不想被几名贼人尾随。
宝玉请二人进屋叙话,与那唐伯虎相谈甚欢,二人愿换贴金兰之好,结为异性兄弟,秋香更是感激二侠救命之恩,由宝玉作媒,愿以身相许于唐伯虎,待去南京城里请了父命再来与唐伯虎完婚,唐伯虎言,此间贼患日甚,我等当拔了贼巢,再言个人私身之事,宝玉赞同,只是师命在身,须快些赶往衡山,况贼势之大,恐非你我二人之力所破,不妨同我共去拜访仪琳师太,再请命于家师,聚些江湖义士,同担大道,伯虎允然。
三人次日同行,在杭州分手,伯虎先送秋香至南京,待宝玉迎下仪琳师太,再同去桃花谷。
贾宝玉到了衡山赴了个空,看门师傅说师太外出云游去了,正彷徨间,见山脚之下有一学堂,书声琅琅,听得他饶有滋味,不禁想起自己读书时的情景,想起宝衩、黛玉,等一干姐妹,想着想着,坐在学堂门前的卧牛石上,哭了起来。
宝玉的低声啜泣,引得学堂中走出一位教书先生,那人说道:看公子文质彬彬,又英武之气,为何独自垂泪呀?
先生见笑了,我本是上山找仪琳师太,不遇,她外出云游去了,路过这里,听到学堂内读书声,勾起我无限往事,故而伤心。
公子有何伤心之事,可否讲与在下一听,也许能打开公子心结呢?
宝玉见那先生生得端庄,又是教书育人者,心中便抹去了原有的几分提防,“也好,见不到仪琳师太,听听先生教诲,也不枉此行“。
那位先生便将宝玉引进学堂,走进禅房,先生早备了茶水,“敢问公子贵姓?“
“免贵姓贾,金陵贾氏宝玉便是在下”。
“那人闻言,忙上前施礼,久闻公子大名,有所耳语,说朝廷革了贾家的功名,抄了府邸,今日于此山野之间得见公子,见怪不怪,而又三生有幸呀,有缘有缘”。
此话说得宝玉心里一上一下,我这么有名吗?出于礼貌,忙问道,先生尊姓大名,怎识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