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阁

文海阁>重生1990乘风破浪 > 第54章 知识才是最大的资本(第2页)

第54章 知识才是最大的资本(第2页)

信寄出后,他并没抱太大希望。没想到一周后,收到了周教授的回信。厚厚的信封里不仅有对他问题的详细解答,还有一份推荐书单和几句鼓励的话:

“林烨同学:来信收悉,欣慰不己。当今之世,急功近利者众,沉心向学者寡。你天资聪颖且脚踏实地,假以时日,必成大器。另,随信附上我近期一篇未发表论文,或有启发。”

这篇题为《转型期中国资本市场风险与监管》的论文,让林烨如获至宝。他连夜研读,虽然很多专业术语需要查资料才能理解,但文中对当前金融乱象的分析和未来趋势的预测,让他豁然开朗。

更让他感动的是,周教授在论文扉页亲笔写道:“知识之价值,在于分享。望你学有所成,回馈社会。”

受到鼓舞的林烨学习更加刻苦。他开始尝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用刚学到的财务知识重新设计店铺的记账系统,用市场营销理论分析客户群体,甚至尝试制定简单的商业计划。

变化在悄然发生。张大壮终于能歪歪扭扭地写下自己的名字,记账错误越来越少。赵小军学会了用数据分析哪些款式好卖,什么时候该补货。店铺的运营效率明显提升。

一天,一位老顾客好奇地问:“你们店最近是不是换人了?感觉不一样了。”

“哪里不一样?”林烨笑问。

“说不上来,就是更。。。专业了。”顾客想了想,“好像你们更懂我要什么了。”

最明显的改变发生在林烨身上。他不再仅凭首觉做决定,而是学会收集数据、分析利弊。与供应商谈判时,他能引用市场行情争取更优价格;规划经营时,他会考虑现金流和投资回报率。

然而,越是学习,他越是感到自己的渺小。知识的世界浩瀚无垠,而他知道的不过是冰山一角。这种认知既让他焦虑,也激发了他更强的求知欲。

夜深人静时,他常常站在那张中国地图前,思考着知识如何转化为真正的力量。那些书本上的理论,如何才能在这片正在巨变的土地上开花结果?

一个周末的早晨,林烨收到一封特殊的信。信封上印着省经济学院的标志,内容是邀请他参加一个小型经济论坛,周教授是主讲人之一。

“这是一个机会。”林烨握着邀请信,心潮澎湃。不仅是学习的机会,更是开阔眼界、建立人脉的机会。

但他犹豫了。自己一个高中辍学生,混在一群学者和企业家中,会不会格格不入?那些高深的理论,自己能听懂多少?

“去看看吧。”林建国不知何时站在身后,“多见识总是好的。”

父亲的支持让林烨下定决心。他回信确认参加,然后开始疯狂恶补论坛可能涉及的话题知识。

论坛前一天晚上,林烨整理着装时,王淑芬忧心忡忡:“那些都是大人物,会不会为难你?”

“妈,我是去学习的,不是去攀比的。”林烨整理着衬衫领子,语气平静。

然而,当他看到参会名单上那些响当当的名字时,手心还是渗出了汗水。省发改委主任、知名企业家、大学校长。。。他在其中就像一个误入鹤群的小鸡。

更让他不安的是,周教授在最新来信中隐约透露,会上可能会讨论一项即将出台的金融新政,与“期货”有关。这让他联想到之前在营业部听到的只言片语。

夜深了,林烨却毫无睡意。他站在窗前,望着满天繁星,思绪万千。明天的论坛,会是他人生又一个转折点吗?那个神秘的“期货”政策,又会带来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就在他准备关灯休息时,电话突然响起。这么晚来电话,极不寻常。

林烨接起电话,听到的是周教授急促的声音:“林烨,明天的演讲有变。关于期货的部分,可能不能细讲了。。。”

电话那头背景音嘈杂,似乎有人在催促周教授。他匆匆说了句“明天见面再谈”,就挂断了电话。

林烨握着话筒,久久没有放下。周教授的欲言又止,让他感到一丝不安。这项新政,似乎比想象中更加敏感和复杂。

夜色深沉,林烨的心却亮如明镜。他知道,自己正站在一个新时代的门槛上,而知识,将是他唯一的通行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