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宸殿,大胤王朝权力中枢。
金碧辉煌,庄严肃穆。蟠龙金柱撑起穹顶,白玉阶通往高高在上的御座。
御座之上,皇帝赵寰身着明黄龙袍,面容稍显苍白,眼神深邃难测。
御阶之下,文武百官分列左右,气氛凝重。
首辅张廷玉、睿亲王赵桀、各部尚书、勋贵宗室、乃至天剑山、须弥佛国等受邀观礼的方外代表,济济一堂。
无数道或审视、或好奇、或敌意的目光,如同实质般落在踏入殿中的三道青衫身影之上。
吴青松三人,立于大殿中央,对着御座方向,躬身行礼,不卑不亢。
“圣院弟子吴青松、张牧之、李石,奉师命入京,参见陛下。”
声音清朗,回荡在寂静的大殿中。
“平身。”赵寰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三位贤达远道而来,辛苦了。云州之事,圣院之功,朕与满朝文武,皆有耳闻,实乃国之柱石。”
一番例行的褒奖与客套之后,首辅张廷玉出列,他是议政院的主要推动者,自然由他主导问对。
“吴先生,”张廷玉面容儒雅,语气温和,如同长者询问后辈。
“陛下设此议政院,旨在汇聚天下智慧,共商国是,根治如文魔之祸等顽疾,开万世太平。
圣院之道,别开生面,于云州成效斐然。
不知三位贤达,对此番议政,有何高见?
对根治文魔之祸,又有何良策?
还请畅所欲言,以启我等茅塞。”
话语看似谦和,实则暗藏机锋,将根治文魔这烫手山芋,首接抛给了圣院。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吴青松身上。
吴青松面色不变,上前一步,从容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传入每个人耳中:
“陛下,首辅大人,诸位大人。圣院之道,微末之学,不敢言高。
然承陛下垂询,弟子等便以云州所见所行,略陈管见,抛砖引玉。”
他微微一顿,目光扫过满朝文武,继续道:“文魔之祸,看似邪术蛊惑,其根源,却在‘人心’二字。
弟子等亲历青州,目睹魔乱之地,民生何其凋敝?吏治何其腐败?教化何其荒废?
百姓困于饥寒,苦于暴政,冤屈无处申诉,希望渺茫如沙。
此等境地,怨气滋生,绝望蔓延,恰如干柴遍布。那文魔邪术,不过是一点火星,便能引燃滔天烈焰!”
话语首指要害,毫不留情!不少官员脸色微变。
“故欲根治文魔,扑灭邪火为标,清除干柴方为本!”
吴青松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
“何为清除干柴?其一,在‘富民’!效仿云州‘格物’之法,推广良种,兴修水利,改良工具,畅通商路,使民有恒产,仓廪实而知荣辱!而非空谈仁义,坐视饥民易子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