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长昀听到算命二字,神色微凝,点头道:“不算罢。”
姜宁嗯嗯两声,接着去研究可以玩什么。
过了会儿,忽地发现卫长昀不说话,扭头看向他,眨眨眼后,暂时把纸张和笔放到一边,整个人窝进卫长昀怀里。
胳膊往他肩上一搭,便道:“先说好,不许瞒着我。所以是想到什么了?”
卫长昀伸手圈在他腰后,对上他眼睛,“在想去寺里的事,那里有不少僧人,会不会知道你的来历?”
比如从何而来、为何而来,又或者会不会离开。
卫长昀并不想患得患失,而是他怕姜宁想家不告诉他。都是人生父母养的,听姜宁提起过去,并非与家人不和,而是和睦相处近二十年。
“原来是为这个。”姜宁抿抿唇,往前靠去,用鼻尖蹭蹭他的脸,“为什么会来这个我回答不了你,但我的来历都告诉你了,离开的话,也要以我个人意愿为主吧,我想跟你在一起。”
长长久久的在一起,至少这辈子要在一起。
离开、回去。
姜宁想过的,可他做不到两全,只能选择当下。
卫长昀怔然,轻抚着他的背,“……我是不是想得太多,总是纠结此事,让你跟着不断去选择。”
姜宁摇摇头,“换作是我也会一直想,你能接受我说的那些事,已经很了不起了,换作旁人可能把我当疯子呢。”
卫长昀欣然一笑,低头亲了亲姜宁嘴唇。
“旁人若觉得你疯了,那便也把我当成个疯子吧,总是能陪着你。”
旁人眼里的异类,若是有他一起,那就算不得异类。
第156章“哎,你太粘人了吧。……
九月十五,乡试放榜。
往年乡试都无多少人关注,并非大家不关心,而是永安镇近五十年没出一位秀才,算上学成的年纪,都要过古稀之年。
杨二爷原名杨学昭,已是最为年轻的一位秀才。
他已不再赴考乡试,镇上便无人参考,大家顶多看个热闹,可不像今年似的,竟是一下出了两位秀才。
关注度瞬间飙升,大家都等着看能不能中举。
可要说中举,按照三年前乡试中举的名次来看,数万人里,仅仅选出两三千人。
分到每个州府,多则一二百,少则四五十。
大早上,食肆刚开门,往来的邻里便忍不住打听,问他们怎么不去榜前等着放榜,卫长昀上回考了第一名,这回中举的机会肯定大。
姜宁一边忙活一边道:“乡试都考完了,放榜的事全凭考官如何阅卷,听天由命,哪能是我们想中就能中的。”
人家一听,笑着说那他先去看看,等会回来报喜。
姜宁看了眼没什么人的街道,心想果然都去看热闹了,便道:“那敢情好,要是真中了,给您一份大大的喜糖,来食肆给您免三天的单。”
人情往来的事,姜宁起初还随着性子,后来做生意久了,虽不至于长袖善舞、左右逢源,却也明白生意要做起来,就不能开罪了人。
卫长昀抬着笼屉出来,没看到人,“刚才和谁说话?是想来吃东西又走了吗?”
姜宁让开地方,等卫长昀过去,“不是,是打听你乡试成绩的,还问我们怎么不去榜下等着。”
“今日人怕是很多,不如在家里等着报喜。”卫长昀放好笼屉,拿过帕子擦了擦周围台面的水迹,又洗了手,把碗筷按照大小、长短摆放整齐。
这会儿怕是不会有什么客人来,姜宁干脆靠着柱子,“在家里等人报喜,听着这位同学对自己应考的结果,很有信心啊。”
卫长昀抬头看他,“大约有八成。”
姜宁好奇,“另外两成是什么?”
卫长昀想了想,“此次前来阅卷的翰林与学士,认为我所答不够好,太过理想。”
姜宁睁大眼,想到什么,“你该不会把我说的那些,化用到文章里了吧?”
那可不行,随便一写可能都是谋逆大罪。
卫长昀又不傻,怎么会写。
“不是,只是确实可能有些过于理想。”卫长昀摇摇头,“但不管是什么结果,我都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