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阁

文海阁>从梁祝开始燃烧世界 > 第213章 白莲有毒(第1页)

第213章 白莲有毒(第1页)

许宣心中暗叹。

这老龙君的道行定然早已超越了人间极限。只是不知?用了何种手段留在人间,未曾随同仙佛一并消失。

不过联想到淮水底下那只猴子的处境,恐怕……

当然,无论如何以龙君此刻展现。。。

许宣在密室中跪了整整一夜,直到晨光透过石缝渗入,才缓缓起身。香已燃尽,观音像前的烛火摇曳将熄,那缕残烟仍盘旋不散,像一道未解的咒。他凝视着木雕低垂的眼眸,忽然觉得菩萨也在看着他??不是悲悯,而是审视。他知道,从今往后,每一次闭眼,都会看见赵元达、李承业等人临行前拱手告辞的模样。他们还笑着称他“许公仁厚”,说此去虽险,却为民生大计,死亦无憾。

可他们的死,早已注定。

他走出密室,命人备马,亲自送四位官员出城。一路言笑如常,谈堤防工事、论春耕进度,甚至还赠每人一壶酒、一卷防寒衣。赵元达感动得几乎落泪,握着他的手说:“大人如此体恤下属,我等纵马革裹尸,亦不负知遇之恩!”

许宣点头,嘴角含笑,心中却如刀割。

送至城门外五里亭,四人率队北上,身影渐远,消失在黄沙古道尽头。许宣立于风中,久久未动。副官低声问是否回府,他只淡淡道:“再等等。”

等什么?他自己也不清楚。或许是等一个念头落地生根,或许是等内心最后一丝挣扎彻底熄灭。

三日后,噩耗传来:黄河下游突发管涌,巡查队伍遭遇溃堤,主簿赵元达、参军李承业等四人连同随行兵卒三十七人,尽数被浊浪吞没,尸骨无存。

朝廷震怒,急派御史台使者南下查办。消息传到荥阳时,许宣正在堂上批阅公文,面色平静如常。他接过战报,轻轻放下,提笔朱批八字:“忠勤殉职,依例抚恤。”然后盖上郡守印玺,交由文书呈递吏部备案。

没人看出异样。

只有他自己知道,那一夜他又梦到了河底。幽暗水流中,大黄门浮在前方,背对着他,缓缓下沉;而身后,赵元达等人手拉着手,齐声呼喊,却不发一音。他想游过去,四肢却被无形锁链缠住,动弹不得。最终,整条黄河变成一条巨大的舌头,将所有人卷入口中,吞入腹地。

醒来时,冷汗浸透里衣。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

七日后,玄冥司暗使抵达荥阳,一名身穿灰袍、面覆青铜面具的男子悄然入住城西别院。许宣依约前往拜会,对方并未露脸,只坐在灯影深处,声音沙哑如锈铁摩擦:“法王有令,第二步,煽乱。”

“煽乱?”许宣心头一紧。

“不错。”灰袍人冷冷道,“你需以赈灾为名,开仓放粮,但只放陈米霉谷,且限定每户仅领三升。百姓初时感激,待食后腹痛腹泻者众,怨气自起。届时,你再借故拖延补救,任其发酵。不过半月,民心动荡,谣言四起,便可顺势推出‘天罚说’??即朝廷失德,致灾祸连连。”

许宣呼吸一滞:“你要我故意害百姓?”

“你已经害过了。”灰袍人讥讽一笑,“你以为那四位官员真是因公殉职?他们若不死,迟早会揭发你勾结白莲之事。你杀他们,是为了自保;如今害百姓,也是为了活命。区别只在于,这一次,你要学会把罪责推给老天。”

许宣双拳紧握,指甲再次刺破掌心。

他想起母亲纸条上的字:“为官一日,勿忘贫贱时。”他曾以为自己做到了。可如今,他竟要亲手将那些曾与他同吃粗饭、共扛麻袋的百姓,推向绝望边缘。

“若我不从?”他咬牙。

灰袍人轻笑一声,从袖中取出一封书信,缓缓展开:“这是你夫人写给建邺娘家的家书,提及你近来神情恍惚,常夜不能寐,疑遭邪祟侵扰……有趣的是,她在信末写道:‘若夫君有失,愿随他同赴黄泉。’”

许宣瞳孔骤缩。

“我们已在她必经之路设伏。”灰袍人淡淡道,“只要我想,她明天就会死在一场‘山匪劫车’之中。而你,将背负‘因私通逆党致妻惨亡’的罪名,被押解进京,凌迟处死。”

空气仿佛冻结。

许宣缓缓低头,声音几不可闻:“我……明白了。”

三日后,荥阳东市粮仓开启,百姓排成长龙领取赈粮。起初人人感恩戴德,高呼“青天大老爷”。可不过两日,城中腹泻病患激增,医馆人满为患。有人发现所发粮食泛黄发黑,煮后腥臭扑鼻,孩童食之呕吐不止。

流言迅速蔓延。

“这是官府拿咱们当猪狗喂!”

“听说是上头克扣银两,买便宜烂米来充数!”

“怕不是要饿死我们,好腾出地方给权贵修园子吧?”

愤怒如野火燎原。

许宣按兵不动,任由舆情沸腾。第五日,他才“紧急”下令查封粮仓,召回未食用之米,并请城中名医会诊。然而此时,信任已然崩塌。更有甚者,街头出现匿名揭帖,绘有一幅怪图:皇帝端坐金殿,脚下踩着无数百姓骷髅,头顶祥云缭绕,写着“赤鲤跃龙门,万民做祭品”。

许宣看到这图时,指尖微颤。

他知道,这是白莲教的手笔。但他们做得太巧,太狠??它并非直接攻击朝廷,而是将“祥瑞”与“饥荒”并置,让人不由自主联想:难道所谓的吉兆,竟是以百姓性命换来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