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后,钦宗在洛阳被金军俘虏,北宋正式灭亡。
消息传来,江南百姓竟无多少悲恸。有人叹息:“早该换了。”
更多人则奔走相告:“现在终于没人能阻止我们过好日子了。”
只儿拂郎拒绝称帝,亦不设年号,仅以“新政元年”纪事。他颁布《民生十二策》,核心为:
一、普设义塾,六年义务教育;
二、平均田产,限豪强占地不得超过百亩;
三、废除贱籍,倡四民平等;
四、妇女可参政、可继承、可入学;
五、建立巡回法庭,杜绝冤狱;
六、发行“民票”取代铜钱,由百姓监督铸币;
七、设立“技术院”,推广新农具、新织机、新医术;
八、开放海港,鼓励商旅往来各国;
九、军队改称“护民卫”,职责仅为防御外敌;
十、每年举行“万民评议会”,全民投票罢免昏官;
十一、禁止文字狱,保障言论自由;
十二、所有政策试行三年,民怨超三成则废止。
天下为之震动。
昔日敌对士人渐渐放下成见。有老儒徒步千里而来,跪求加入教材编纂组;有隐士献上祖传水利图;有商人主动捐资修建铁路??那是只儿拂郎提出的新构想,用铁轨与蒸汽机车连接南北。
而孩子们,成了新时代最明亮的眼睛。
在应天最大的广场上,竖起一块巨碑,刻着《八字经》全文。每天清晨,万名童子齐声诵读,声浪滚滚,直冲云霄。
只儿拂郎常独自伫立碑前,听那朗朗书声。
他知道,这场战争从未真正结束??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
不再是马蹄踏碎山河,而是思想穿透岁月。
不再是帝王将相的博弈,而是千万普通人对尊严的渴求。
某日黄昏,一位老渔夫拦住他,颤巍巍递上一卷泛黄纸页。
“这是我祖父留下的,说是前朝状元写的《治平策》,藏了八十年不敢示人。如今您来了,我想……或许该交给懂它的人。”
只儿拂郎接过,展开一看,竟与自己推行的政策惊人相似。
他沉默良久,轻声道:“不是它等到了我,是我终于走到了它面前。”
夜深人静,他独坐灯下,翻开《庶民书藏》最新目录。新增书籍中,赫然有一本名为《未来之国》的手稿,作者署名:周文渊。
扉页写着一句话:
“我们不必成为古人理想中的圣贤,
只要不让后代子孙,再经历我们受过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