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冷静地思考了一下,回电答复:
一、英军的行动是预料之中的,目前使用的兵力规模也没有出乎意料。我军在缅已有10个师,对英军的力量形成绝对优势,胜利是必然的,关键是如何胜利。
二、我们仍然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完成在缅甸的进一步布局,尤其是全部军队需要完成训练,所有武器装备需要运往缅甸并完成在各地的配置,还有在缅甸初级军工能力的架构,以及更多的移民基础。
三、因此,对此次缅甸反围剿,定下如下原则:
1、不能暴露全部实力。应加强在实皆省的骚扰行动,对曼德勒、实皆古城、蒙育瓦等重要城镇构成严重威胁,使得英军注意力进一步转向这个方向,从而掩护在若开邦和钦邦的物资和移民运输行动。
2、情报上要伪装出我们的主力部队,是在实皆省瑞波镇背后的山区盘踞,并从瑞波方向,做出即将袭击曼德勒的假象,曼德勒以前是缅甸王都,英国人易于相信,叛军对于这座城市的渴望。
3、部队使用上,动用特种二团和一个师,同时从其它师集中大量轻型火炮,尽量不要使用重型火炮。现在特种部队已经发展到2个团,七千多人,而特种二团,目前已经全团都在缅甸。
4、建议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通过袭击曼德勒等战术诱骗行动,让英军主力,尾随我军伪装部队,进入山区与丘陵的过渡地带,我军需择地发起围攻,重创英军主力,但不必完全歼灭。
5、要给英军留下这样的战后印象:这已经是一只强大的山地战部队,拥有大量轻型炮兵,但总数有限,大约只有1万多人的样子。也就是说,战后无论如何,英军都会开始对我们高度警惕,但不能让他们的警惕,提高到马上考虑“倾国之战”的程度。
四、在袭扰中,要充分发挥特种二团特种战的长处,诱敌深入的关键,就是特种战。
五、向缅甸行动运送物资的速度,还要加快。预计在此战后,我们将赢得3~4个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要全力以赴,向缅甸输送物资和必要人员。
六、如果物资跟得上,那么第二批8个师索性提前行动,趁着这个空档期提前进入缅甸部署,如能完成,则我军将在缅甸集中18个师,近30万人的兵力,已足以应对英国全面动员印度的威胁,虽然这种威胁程度的可能性并不太大。
电文发出后,李思华思考了很久,她决定,在11月,她需要回国了,重要的工作基本都已完成搭建。剩余的执行工作,在美国的同志们通过建立起来的美国公司和组织,已经能够自己完成。
在接下来的不到2个月,李思华极为忙碌,除了不少谈判,她与同志们多次开会协商,对几件最主要的事情都做了充分的安排,例如:安利等4家公司的管理和处置方法、在美资金的管控、大采购和大招聘的继续执行、十年翻译运动的安排、工业教育体系的维护和招生、粮食肉食物资的采购海运、航运体系的管控、通过安利系统发展起来的情报网络的管理等等,非常多的事务,毕竟,在美国的系统,堪比一家最大型的“财团”。
她也提前向麦基逊等德州财团的家主们告别,告诉他们,自己会回到远东,大约要2~3年,集团在远东的发展进入一个高速期,她有不少东方的事务要处理,美国这里已经稳定,公司的CEO等管理团队也很得利。所以这一段时间她要告辞了,也请他们在未来继续关照安华集团。
麦基逊这些人当然表示非常遗憾,他们确实和李思华合作得非常愉快,军工的大订单仍然在进行中,从李思华的军工订单中他们就赚取了六七千万美元,何况安华还是他们农产品的大买主,在哈罗午餐肉成功后,甚至可以消化他们的全部产能。这几个人,现在已经猜到,安华实际上是哈罗的老板,毕竟哈罗采购他们的玉米、猪肉和牛肉,都是通过安华的下属企业。至少在现在,他们确实是合作得非常紧密的战略联盟。
曼德勒,缅甸的第二大城市,在后世拥有17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在这个时代,自然也是英国人除了仰光以外,最重视的殖民节点。尤其这里曾经是缅甸最后一个王朝,即贡榜王朝的王都。
曼德勒当时是华侨华人最多的缅甸城市,所以穿着当地服饰的王纪等人行走在这里,根本没有人注意。9月底的曼德勒,气候还是非常炎热,王纪走路的时候,头上脸上不断渗出汗珠,他背上的汗已经把汗褂都打湿了。
他不时地擦拭着脸上头上的汗,继续行走着,看到了一座英国式的大厦后,他停了下来,前面和后面的几个人也都停了下来。
大家都没有说话,分了开来,围绕着这座大厦开始了侦查。
这就是曼德勒城的英国政府大厦,是英国在曼德勒的殖民总部。
王纪注意到,大厦的守卫懒洋洋的,并没有卫兵在哨位上站岗,他们可能觉得太热了,所以都躲在“传达室”里,大门也是打开的。整体没有防备。
大约一个多小时后,所有人都回到了大门外两三百米的地方,王纪冲他们点点头,走的时候他又回身看了一眼,一丝冷笑,浮现在他的脸上。
曹子卿这个时候,正在曼德勒邻接伊洛瓦底江的港口,他皱着眉头。曼德勒有点易攻难守啊,这条江太宽太大了,英国海军的部分舰艇,可以直接开到这里来。到时候要在下游的两岸布置炮群,才能遏制英国海军利用这条江。有点像长江,英国在我国,也是通过控制长江水域,来延伸其力量的。
10月1日上午10点,曼德勒英国政府大厦。
英国领事贝克,懒洋洋地坐在他的办公室,喝着上午的第二杯咖啡。
不像他在仰光的上司英尼斯,要镇压反英的起义军,还要对整个缅甸的税收负责,忙得焦头烂额。他这个曼德勒领事的位置,则是标准的钱多事少的好职位。
曼德勒是个贸易城市,依托伊洛瓦底江的水运,以及四通八达的陆运,这里的贸易一直很繁盛,下缅甸的骚乱,对这里的影响有限。在经济大危机下悲惨的缅甸农民,显然也没有影响到领事先生的心情。不管怎样,平静的曼德勒能为他提供的税收,足以让他的“业绩”在缅甸出类拔萃。
不过想起英尼斯,还是让他感到有三分不悦,那个家伙有什么能力?不就是出身贵族吗?不像自己,干得再好,估计也很难提拔,朝中无人啊。
前一段时间缅甸的骚乱,让他也有点惊慌。不过现在好了,起义军被镇压下去了,而且从印度来派来了增援,现在帝国在缅甸有2万多人的军队,安全是有把握的。
至于前期那些独立势力的游击队,对曼德勒的骚扰很多,但他心里其实不是很重视。那些见鬼的山区,帝国现在又不可能控制,这种情况自然难以避免。他也知道现在英国本土的经济非常困难,不可能在军事上多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