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思华与史政福基本确立了根据地经济货币化的基本原则后,很快人民币就开始发行了,整个根据地的银元交易,逐步地停止了。
第68章海南新局与缅甸谍战
从1930年开始,海南根据地的工业建设就不断展开,到1933年初,经过3年的努力,李思华引进的1500多个工厂已经投产,而石碌煤钢化基地、瓦宁橡胶轮胎基地、琼海卡车工业基地、昌江兵器工业基地等大工业基地也已初步建成投产。
其中钢铁的产能已经超过了80万吨,预计1933年可以实现满负载,达到年产100万吨的目标,且新的设备和生产线已经在安装中,明年1934年的计划是120万吨,一直到1935年实现150万吨为止。这是因为李思华在美国的后期金融操作成功之后,加大了海南的工业规模。
随着在石碌煤钢化基地附近的昌江兵器工业基地完成,目前已经能生产各类轻武器,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中。各种轻型火炮已经可以生产,不过重炮目前尚未投产,主要是等待炮钢厂生产的特种钢材的质量达到要求。预计到1933年底,可以实现原计划的所有武器生产。所以在缅甸计划完成后,继续扩军的时候,将开始主要使用国产武器弹药,配合一些进口补充。
卡车工业也已投产,不过李思华对目前的道奇卡车不算满意,所以现在只是小规模生产,新的四轮驱动的1吨型号正在完善生产,此后才会大规模投入生产。当然她最终的目标是6乘6道奇WC62卡车,这款车历史上要到1941年因为二战需求,道奇才会研发并推出,但其实技术储备当下就已经具备,因此李思华专门投资了这一车型研究,要求道奇在1934年提供样车,她计划到1935年投产。
WC62的优势是明显的,轮胎从4个变成了6个,较低的重心和宽胎赋予它在军事上良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载重量有4吨多,相对于目前的型号是飞跃。有钢筋骨架和帆布棚顶,在副驾一侧可以安放枪座,装备一挺12。7毫米机枪。
李思华看重这款卡车,除了军事用途外,是因为它非常适合于改成民用皮卡,适合此时国内糟糕的道路体系。
基于工业建设的初步成果,也因为缅甸计划即将全面展开,李思华开始建立“中央”经济体系,最基础的就是建立了4个委员会,即:
发展计划委员会(计委)、经济贸易委员会(经委)、科学工业委员会(科工委)、民生企业委员会(民企委)。
4个委员会中,计委是大脑,对即将扩大的根据地整体的发展计划负责,所有大工业的重大专项,几乎都归在计委名下。经委则对所有工业产品的流通和贸易负责。科工委自然不必多说,而民企委则对整体民营企业、私营企业的发展和现况进行管理和调整。
同时李思华开始搭建“中央”的“央企体系”,她根据工业建设的进展和计划,初步安排了要成立20个央企,其中已有初步工业基础,或者很快将有工业基础的,包括船舶、兵器、航空、电力、电信、化工、五金矿产、粮油、煤炭、通用技术、建筑、汽车、重型机械、钢铁、电气、食品进出口这16家,而另外的4家,即石化、石油、铝业和中华投资,将在完成缅甸计划后展开。当然,这个央企的序列,目前只是暂时的,将根据在未来工业基础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每个央企,并不仅仅是掌握工业投资的资产,而是要规划和执行规定领域的整体产业发展,让这个行业,在国内从种子变成参天大树。
1932年12月中,李思华送别了派遣缅甸干部的最后一波,这几个月,海南向缅甸大规模地派遣干部,规模之大,号称“十万干部赴缅甸”。已经担任海南专区党委书记的刘尔崧,开玩笑的时候向她抱怨,海南5年精华,全部都去缅甸了,现在面对海南的工作,他只好“头悬梁、锥刺股”了,等到下一次见到缅甸根据地的负责人冯百驹,要让他好好补偿自己。
虽然是开玩笑,李思华也知道刘尔崧的抱怨,其实有三分也确实是真的。如此大规模地抽调干部,对于海南当然会造成很多影响。不过也没有办法,这是革命的必然阵痛。
在缅甸总共16个省级区域中,目前已经在上缅甸为主的9个区域建立了革命根据地政权。在第一次反围剿后,虽然还是以各种“独立势力”的名义出现,但已经半公开地占领全部上缅甸,建立了各级“民主政府”,开始对地方进行公开的大规模社会改造,在这个时候,自然是需要大批干部的,移民中由于政治思想和文化水平的不足,干部缺乏是非常明显的。随着缅甸根据地尚属隐秘状态的“缅华自治民主政府”的建立,迫切需要大批的干部,以建立整个从省级到地区(邦)、再到县区(城市),再到基层的三级体系。
到1932年底,缅甸的移民总数已经超过了400万人,而在9个区域治下,当地人的数量也接近350万人,总计人数已经超过了750万人。单从人口规模上,已经远远超过了海南(不到400万人)。而到1933年的上半年,预计会再移民170~180万人,让移民总规模接近600万人。
李思华预计自己将在3月份赴缅,她今后一段的主要工作将以缅甸为重心。
1933年1月的一天,仰光大学。
今天下着小雨,打着一把伞的铃木敬司,漫不经心地走在校园里,他是来见仰光大学缅人的秘密组织,即“我缅人协会”的领导人昂山的。幸好是1月,他想着,他是在日本静岗长大的,习惯了温带的气候,静冈的年平均气温只有17。5度。要是在静冈,现在一定是天寒地冻,而1月正是他觉得缅甸气候最好的季节,20度多一点的气温,让他感觉很舒服。对他而言,缅甸炎热的夏季简直是一种折磨。
铃木回忆起自己这几年在缅甸的经历,不由得感觉一阵自豪。在2年多前,他在曼谷,敏锐地发现了很多反英的缅人,聚集在这个城市。于是他招募了一些缅甸异议分子和激进分子,这批人员现在已经成为他主观的地下间谍组织,即南机关的核心成员。
不仅如此,他还成为了缅甸独立运动的领导人,即昂山的私人密友,在他的南机关的扶持下,当初昂山组建的一个学生组织“我缅人协会”,现在已经成为了学生结合缅甸劳工的政党“德钦党”,这是缅甸的第一个民族主义组织。可以说,在铃木的努力下,缅甸缅人的独立势力得到了迅速组织和发展,为未来帝国对英国的斗争提供了一枚很好的棋子。
他其实很钦佩昂山,铃木他自己虽然代表日本的利益,但他早年深受反殖民思想的熏陶,所以对于支持缅甸从英国独立出来,他还是有三分真心的。他现在并不知道,由于他确实支持缅甸独立,后来的日本占领军因此把他赶出了缅甸,不过他也因为在缅甸巨大的成功,最终官至少将。
不过在这个时空,这一切都不会再发生了。
铃木正在思考,最近的上缅甸,发生了针对英国人的巨大暴乱,根据南机关的情报,英缅军的一个师几乎全军覆灭,导致英国人从印度紧急派遣了2个英印师,来缅甸稳定局势。可是这些声势浩大的独立势力,居然与昂山这些缅人独立的领袖,毫无联系。他们是哪里蹦出来的呢?情报告诉他,所谓的叛军装备有大量的美制和德制武器,但现在的德国孱弱无力,会是美国人介入了吗?他们对于英国的全球霸主地位早就觊觎了。
这一次他之所以来到缅甸,就是被上级派遣,来搞清楚上缅甸的独立势力,以及大日本帝国能否利用这些新的独立势力。
前面走来两个年轻人,铃木往前望了一眼,看上去像两个华人。
突然,他被后面来的一个人撞了一下,他不由得向前跌去,前面的年轻人冲前一步,扶住了他,用英语说道:“你没事吧?”
铃木正想道谢,另一个年轻人也快步走到了他的面前,而扶住他的年轻人突然握紧了他的胳膊,后来的年轻人此时抓紧了他的另一条胳膊。不好!他脑子里反应过来,但还没等他挣扎,从他背后赶上来的撞他的人,已经掏出枪来,从后背对准他的心脏,“噗噗噗”的三枪,是装了消音器的枪支。
铃木睁大了眼睛,他抽搐了一下,很快死去了。
三个年轻人将他的雨伞放在他身上,然后转身迅速地离开了。
死去的铃木当然不知道,他的南机关驻地的办公室,几乎在他死去的同时,也将迎来彻底的毁灭。他的大日本帝国与缅人独立势力的联系,暂时中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