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更不会知道,早在两年前根据地,筹备仰光情报站的时候,他铃木敬司的大名,以及他的南机关,就被李思华定义为必杀的间谍组织。前世李思华读史,除了美国,对于日本和东南亚是最熟悉的,对于他铃木敬司,这样一位曾经在日本间谍史上留名的“大人物”,当然不会陌生。
对于昂山这样的独立势力,李思华不会用暗杀这样的手段,除非敌国先使用,这是大国国民的操守,与政治考虑无关。但对于间谍,任何国家都是无所不用其极,李思华自然不会忌惮暗杀掉铃木敬司。
对于南机关,有意让剩余的有几人跑掉,其实其中已经有2位缅人在被抓到后策反,会利用他们,监视日本下一步的动向。
昂山心烦意乱,他完全没有想到铃木居然会被刺杀,他也想不到别的凶手,认定多半还是英缅当局的情报机构下的手,可能是不想公开而与日本情报机关直接冲突。但是,英国人对他们了解到什么程度了?会不会接下来下手?
想到铃木,他不由得一阵悲伤,铃木是他的挚友。虽然昂山觉得他们德钦党与日本帝国之间,就是彼此利用。铃木确实也代表着日本帝国的利益,但铃木对他的支持也是真诚的,他也相信铃木是真的支持缅甸能够独立,而不是让日本替代英国殖民缅甸。
这一次铃木来缅甸,他本来是想通过铃木,向日本争取军事支持的。前期下缅甸的起义失败,让他感触非常深,缅甸人民的反英是正义的,但是失败的教训也很深刻。武器和训练太落后了,完全不是英缅军这种近代军队的对手。昂山认为,只有建立自己的军队,才有可能让缅甸独立。可是环顾全球,眼下能支持他的,也就是日本人了。
自从1922年日英同盟结束后,日本对于英国的不满,日益严重。日本人在东南亚各地,都部署了情报网,并且支持像昂山这样的反英独立势力。不过,日本是最穷的“帝国”,实质性的物资和金钱支持,非常有限。主要还是通过协助组织起独立势力来推动。
当然,昂山这个时候并不知道,其实日本只是垂涎东南亚的富庶资源,梦想将英国人赶出去,让大日本帝国取而代之。李思华前世的历史上,日本侵略东南亚的时候,昂山配合日本人掀起了缅甸反英运动,可是到1944年他领导的缅甸军队,就开始对日本人反戈一击,大约那个时候他也看透了日本人。
李思华曾经向同志们评价昂山这样的“民族主义者”,按照她的说法,这些人其实是一些小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所以先天就有软弱性,他们总是幻想,能够得到某一个强国的支持,以完成他们的独立梦想。所以总是被某个帝国主义操控,而且这样的话,就算最后独立了,也还是被帝国主义在背后操纵的木偶。
昂山这个时候,思绪倒是转到了上缅甸英军大败的消息,他对于这个消息,既喜且忧。喜欢的当然是英国人遭到了巨大的挫败,缅甸各地反英的浪潮,没有因为下缅甸的起义失败而结束。忧虑的当然是他自己所在的德钦党与上缅甸现在这些独立势力毫无关联,而且这些独立势力都是缅甸的“少数民族”,他们并不站在缅人的立场上,也许未来是比英国人更凶恶的敌人。作为一个大缅主义者,他对此警惕性很高。
然而又能怎样呢?他现在的德钦党,大猫小猫一群散兵游勇,外界不大变的话,根本没有机会,他又陷入了苦恼中。
英国军情第5局驻仰光情报站。
铃木敬司的尸体已经被军情5局接管。因为铃木的身上带有日本仰光领事馆的证件,他是以领事馆职员的正式身份来到缅甸的。所以当他的尸体被行人发想,仰光警察接手后,就发现死者的身份不寻常,很快通知到了军情5局。
当时的英国,对于日本的情报搜集是有限的,开始他们并不知道铃木的身份,然而事有凑巧,铃木在曼谷的时候,由于频频接触缅独的头面人物,因此他是军情5局曼谷站重点关注的对象,而此时的仰光站,就有从曼谷调来的人员,他们开始觉得铃木面熟,通过调阅关于日本人的档案,终于确认了这个死者就是铃木敬司。
这下子军情5局的仰光站,可谓一片沸腾,他们正受到伦敦总局的巨大压力,要他们搞清楚那只击败英缅二师的叛军底细,而他们派出到瑞波一带的间谍,几乎就像是进入了一个黑洞,有去无回,他们正发愁找不到突破口呢。
所以日本人尸体的发现,给了他们一个“符合逻辑的想法”,那就是那只反对英国的叛军,会不会背后有日本人的影子?日本虽然是最穷的帝国主义,但是支持这样一只叛军,付出的代价也有限。而且日本这几年对于大英帝国,越来越不尊敬,他们的军队对于挑衅帝国是很有野心的。即使不是日本政府,那么军部的“独走”有没有可能?或者,这是日本情报机构与美国人勾结的联手之作?
铃木如何死的,他们反而并不是太关心。也许他与独立势力谈崩了,或者被那只叛军的反对者干掉了,都有可能。倒是德钦党的昂山他们,被英国人开始高度警戒。铃木进入仰光大学,好无疑问就是与以学生为核心的德钦党去接触的,他们的碰头是想干什么?铃木会不会是想与德钦党合作,在下缅甸继续掀起叛乱,至少他们肯定不会对大英帝国怀有好意。
所以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发生了,昂山的德钦党遭到了英国人疯狂的打压,今后的几年,昂山基本上要在监狱里渡过了。
消息汇报到了伦敦,于是军情局派遣了一些情报人员到日本东京,他们要与当地的少数间谍人员合作,找出日本人是否支持缅甸叛军的情报。这一次事件还让军情局考虑,正式在日本东京设立强大的情报部门,日本明显对大英帝国怀有野心。
根据地仰光站的同志们完全没有想到,他们只是清除一个日本间谍组织,却引发了诸多的连锁反应。而这些反应,到几年后他们才知道,阴差阳错地,英国人将视线的一部分,转移到了日本人身上,日本在缅甸的各个外交机构和商业公司,成为英缅当局盯梢的重点。结果还真有几个日本人落网,他们是在铃木出事后来缅甸调查此事的,英国人对他们严加审查,但发现他们都不知道叛军的事情,不过英国人也没有因此放松对日本人的监视。
说到底,英国人还是相信,一定有某个对大英帝国不满的强国介入,而符合这种设想的,无疑只有很少的几个目标。铃木的出现,正好满足了英国人的逻辑。至于本土势力自行发展而没有外国人支持,对于这种想法他们当然会觉得,那是对自己智商的侮辱。
第69章大人物与新的大建设
1月20日,李思华亲自向罗斯福发了贺电,祝贺他正式上任新一任美国总统,罗斯福已经在去年的选举中当选为新一届美国总统。
4年前她与司徒美堂合作招聘华人学生,还是通过德州财团找到罗斯福介绍的。所以她在认识司徒的同时,也认识了罗斯福。不过那时候的罗斯福,恐怕自己也想不到,会成为未来的美国总统,而且连任四届,最后死在任上,还被称为最伟大的美国总统。
李思华知道,罗斯福上台,意味着美国政治和经济的大调整,他的新政即将开始。老实说,罗斯福的新政并没有后世说得那么神奇,其实一直到1939年,美国并没有摆脱危机,最后能走出危机,创造美国的第二个黄金时代,还是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个契机。
不过,罗斯福的上台,让她又想到了一条赚取新资金的途径——那就是将在美国的大量美元,提前置换成白银,而不是原来打算的大量换成英镑。
罗斯福上台后,4月份就会取消美国的金本位制,这将导致美元贬值,造成李思华留在美国大量现金的损失——实际购买力下降。现在的1亿美元,可不是今后的1亿美元能比的。如何挽回损失呢?
她记得,明年也就是1934年的6月,美国将出台臭名昭著的《白银法案》,完全洗劫了民国的大部分财富。
这个法案是美国白银集团在摩根的支持下进行的。由于经济大危机,白银价格由1928年的每盎司58美分下降到1930年的38美分,而到了1932年下半年更是下降到了25美分,目前也一直在30美分之下徘徊。所以白银集团借助支持罗斯福当选,交换了罗斯福出台《白银法案》,其内容是授权美国财政部,在国内外市场收购白银,直到白银价格达到每盎司1。29美元,或者财政部储备的白银价值,达到了黄金储备的13。
也就是说,美国官方收购,直到白银的价格上涨超过4倍,从不到30美分涨到1。29美元。
在她前世的历史上,这个法案的实施,导致白银价格暴涨,民国的白银储备,因此疯狂外流,造成了这样一种效果,即中国货币对美元的汇价骤然上升,每盎司白银可换回3倍的美元的购买力,也就是说,3倍的美元才能换取同值的中国货币。美国和世界其他各地的居民,突然感到中国商品价格的昂贵,相反,中国民众则乐于消费外国便宜的商品。
所以,结果是短暂的货币升值快乐之后,导致民国货币奇缺和严重的经济恐慌。白银都外流了,没有银元货币,而国内产品价格太高,打不过洋货,大批民族工商业破产。1935年国民政府只好进行法币改革,被迫放弃了传统的银本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