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美食街”的主意,自然是李思华搞出来的。
她前世也是川人,对于各种四川美食恋恋不忘。有一天上重庆街头视察的时候,还专门带着警卫,去吃了一次火锅,过了把瘾。这就让她想起了这个“美食街”的主意,让人告诉重庆地方政府后,不到一个月重庆的美食街,就开出来了,毕竟只要选择现成的街道改建嘛。
美食街立即在重庆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这在当时无疑是新生事物,虽然小,也需要政府的组织能力的。这条街几乎可以吃到重庆大半的美食,自然很快就食客如织,无数吃货蜂拥而来,入驻的商家,生意好到不得了。
美食街开业后,有一天,李思华还专门请主席和周恩来等几位高层领导,去品尝火锅,大家都兴致勃勃,尤其是主席嗜辣,吃得满头大汗,十分过瘾,还感叹了一句:“要是天天可以吃火锅,那就是社会主义了。”
周恩来摇摇头哈哈地笑了:“主席啊,对我们不怎么吃辣的人,天天吃火锅,那就变成受刑啰。”
主席也笑了,不过笑过之后他又摇了摇头,又说:“现在啊,我们还是要艰苦奋斗。”
李思华笑了,她说:“主席啊,天天吃火锅,身体可受不了。你这个艰苦奋斗的总原则,我基本同意。不过呢,艰苦奋斗也有边界,过度了,反而是不好的。”
主席抬抬头,有点惊异,说道:“喔?愿闻其详。”周恩来和朱德等人的兴趣也起来了。
李思华笑着说:“这是经济管理角度的道理。要坚持艰苦奋斗,其实在经济上就是要把资本,尽量多地投入可以产出产品的产业,例如我们现在拼命在投资的工业。而不是像蒋介石那样,除了养兵和少数装点民国门面的事情,其它的资本都被蒋介石、他的亲戚们以及民国的高官们掌控,挥霍在个人的享受上。也就是说,我们是投资重于消费的原则。”大家都点点头,毫无疑问,这是西华的优势。
“但是完全没有消费是不行的,因为投资生产的产品,除了战争期间的消耗外,在和平时期,都是需要消费者购买的,也即是说,投资生产与最终的消费耗用,是需要平衡的。投资过多,生产出来卖不掉,那也是浪费;消费过多,社会生产力无法增长,到哪去找足够的消费物资呢?”
“所以经济学上,一直是有投资创造市场,还是消费创造市场的争论。其实我认为,投资可以促进消费,而消费也会拉动投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例如四川的蜀锦,非常有名,非常华丽。以前当然只有剥削食利阶层消费得起,所以在我们打倒了这个阶层后,蜀锦就失去了根本的富人市场,如果我们一味艰苦朴素,都把穿戴蜀锦视为一种奢侈浪费,那么这个产业就不存在了,蜀锦也就只能慢慢消亡。”
“这是我们想要的吗?不对的。我们期望的是百业兴旺。衣食住行,都能够丰富多彩。比如我们建设了二十年后,如果老百姓穿衣服,还是只有现在普遍的灰色、黑色、白色,土不拉几的,那我们的革命,可不能认为是成功的。因为向往美好、美丽是人的天性。如果西方衣服美丽多姿,而我们国内则是土气粗糙,这种对比,会非常伤人的,根本就很少人会相信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还丢了中华民族的脸嘛。”
“我们要让自己的同志们,也能穿得起蜀锦,其实又不是天天买,偶尔买一件,当作压箱子的宝贝,女同志还是舍得的。而如果将买蜀锦,当成是奢侈浪费,是一种罪恶,都没有人敢买,那不就悲剧了嘛。”
“当然现在的情况,是多数产品生产是几乎大面积的不足,只要生产出来,就能被消费掉,所以我们普遍不重视消费,而只重视生产,但这样的情况不会长久,我个人觉得,经过不到二十年的努力,我们是能够改变这种生产不足的情况的。工业,就是用来完成这个目标的。”
“那个时候,我们就要担心消费不足了,太多的产品,如果没有足够的消费,那不就是变成没人要的库存吗?资产阶级有一句名言,市场才是最珍稀的资源,其实就是这个道理。他们拼命侵略,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扩大市场。尤其是美国,为了扩大市场,可谓是削尖了脑袋。”
“所以呢,我们要形成一种平衡,国家的投资上,我们尽量鼓励艰苦朴素,将最多的资本和资源,投入到生产再扩大上,加速我们的发展。但是对于民间的生活,我们应该鼓励消费,这是扩大市场的必然需要,他们消费得越多,很多产业就发展得越好,我们得到的税收也就越多,资本就此扩大,市场因此活跃。”
“只要收入是合法合规的,让他们尽量消费。否则大家都把钱存在银行里,银行贷款给生产单位,但是生产单位因为没有消费市场,给钱也没用,这不就形成负面的恶性循环了吗?”
李思华的说法,对于主席和周恩来等人而言,都觉得很新奇,艰苦朴素在一定条件下还是错的?不过仔细琢磨一下李思华的说法,确实也有道理。
主席摇摇头,笑着指着李思华说:“伶牙俐齿啊,说不过你。”
李思华倒是因此想起了一件事,她自己画出图样,让服装厂用蜀锦,按照政治局领导们的身材尺寸,做了一批服装,其实就是后世的“唐装礼服”。要求在近期要举行的政治局就职会议上,全体都穿着这一套,在媒体面前公开露面(除了她自己还在保密期不出席以外),让报纸拍照,以为宣传。
服装做好后,她还专门把领导们请来,监督他们试穿。主席和周恩来拗不过她,穿上后有点哭笑不得地走出来,主席还说:“穿惯了土布,这个衣服不得劲喔。”
李思华却觉得眼前一亮,她鼓掌说好:“这才是大唐气象嘛,我们就是要超越大唐盛世,现在先让国民看一下我们的风采!中华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这是民族服饰的精华,可比孙某人的那个中山装,不知道要好看到哪里去了。叫他们还说我们是土包子!”
她又对周恩来说:“您这一身,才真正体现出温文儒雅这4个字。”
周恩来哭笑不得,他其实觉得穿中山装或者西装更适合他,不过力胜同志推崇传统服装,也有她的道理。
后来在政治局会议前,果然大家都穿了这一身,立即轰动了整个西华,不,应该说是整个民国。因为很多报纸的记者现在都在西华,也允许了一些民国报纸,参加出席了新闻发布会。
所以这一场就职会议,几乎成为民国所有报纸的头条新闻,他们的照片出现在了除了国民党直辖的报纸以外,几乎所有其它报纸的头版上。唐装的风雅和自信,让很多人感触非常深,民族要重新崛起了吗?西华的所作所为,无不展示了他们强烈的大国意识和自豪感。很多记者私下感慨:“西华真的是与民国其它地方大不一样,感觉就在另一个世界,一个中华民族自信自强的新世界。”
那以后,蜀锦又变得抢手,李思华的说法传遍了西华。因此女同志们也会攒钱,去买一件旗袍之类的好衣服,而有的女同志,还咬牙为老公,定制了一套唐装,作为重要时刻的礼服。
第96章定国策
李思华吁了一口气,她今天下午心情有点忐忑,虽然决心在多日之前已经下定,不过事到临头,还是有点不平静,从今天开始,她要和主席讨论最重要的事情。
主席已经在他的办公室等着她,一看到她,就用惊异的神情看着她:“你是神仙吗?怎么提前知道了那些事情?”
李思华神情严肃,她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对她的秘书戴明诗和主席秘书吩咐:“安排下去,今天我和主席有非常重要的工作要谈,不是天大的事情,不许打扰我们,门口安排警卫,不许任何人窃听我们的谈话内容,包括你们两人,违反者一律枪决。”两人都神情一凛,赶忙关上门出去,安排警卫值守。
主席知道必有大事,神情平静下来,等待李思华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