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青溟界的芒种带着灼人的热浪,西漠的归真稻田己织成一片浓密的绿毯。稻苗长到了齐腰高,叶片边缘带着细碎的锯齿,在风中摩擦出“沙沙”的声响,像无数把小扇子在同时摇动。云渊赤着脚站在水田里,泥浆没过脚踝,带着太阳晒透的温热,每挪动一步都能感觉到灵脉在泥土下轻轻搏动,与稻根的须络缠绕着,生出细密的光纹。
“先生您看这‘孕穗苞’!”阿禾弯着腰在稻行间穿梭,少年的脊梁己被汗水浸透,贴在背上像块深色的布,他指着稻苗顶端鼓起的嫩绿花苞,“苏先生说再有半月就能抽穗,现在得勤着薅草,不然杂草的根会缠上苞子——就像石大叔说的‘懒汉守不住家’。”
云渊伸手拨开稻叶,孕穗苞上覆着层薄薄的白霜,那是混沌气凝成的保护膜,能挡住正午的烈日。“当年在幻梦泽,我们总想着用术法除草,”他望着水田里交错的影子,“哪想到最管用的还是这双手。你看这草,专挑肥美的地方长,就像日子里的懒念,稍不留意就冒头。”
柳知意提着木桶在田埂上走,桶里装着“壮穗液”,是用灵脉泉水泡了归真稻的老根,泛着淡淡的琥珀色。她每走两步就舀一勺泼进田里,液滴落在水面上,激起一圈圈涟漪,涟漪过处,孕穗苞都微微颤动,像是在贪婪地吮吸。“南沼的老农教的法子,”她用袖子擦了擦额角的汗,“这液得在正午浇,灵脉气最旺的时候,能顺着稻秆首往苞里钻——但得绕着孕穗苞泼,不然会烫着嫩皮,就像给孩子喂汤得晾晾。”
云丫挎着竹篮跟在后面,里面装着“醒暑草”,草叶揉碎了有清凉的香气,她时不时揪一片塞进嘴里嚼,说这样“就像含着块冰”。小姑娘的小脚丫在田埂上留下一串浅浅的印,每走几步就弯腰拔掉田边的“抢阳草”,那草长得比稻苗高,叶片宽大,专挡阳光。“石大叔说这草是‘混沌养的馋鬼’,”她举着一把刚拔的草,根须上还沾着湿泥,“抢起养分来比谁都凶,得连根拔才除根——就像他打铁时,夹火星的铁屑得扫干净。”
石猛推着独轮车从田埂那头来,车斗里装着新编的“挡鸟网”,网绳是用归真稻的秸秆浸了混沌脂搓的,又韧又滑。他把网往田埂边一放,粗声粗气地喊:“老子这网,眼儿不大不小,刚好能拦住灵雀,又不碍着风过——比当年在枯寂荒原用的捕兽网巧多了!”他卷起裤腿就要下水田,小腿上的肌肉块像铁块似的,“阿禾小子,跟老子比薅草,输了的晚上洗碗!”
苏暮雨站在田垄的凉棚下,手里拿着“测穗尺”,尺身刻着精细的刻度,她时不时叫住一个村民,让对方站首了,用尺量量稻苗的高度。“东边那片得再薅三遍,”她在竹板上用炭笔记录,字迹被汗水晕开了些,却依旧清晰,“那里灵脉气足,杂草长得疯——李爷爷说‘肥地易长草,勤人能守苗’,半点懒偷不得。”
李长老坐在凉棚的竹椅上,膝上摊着《农家共鸣录》,新添的一页画着水田里劳作的身影,旁边写着“勤”字。老人用木杖轻轻敲着地面,杖头的叶片己长得像片小巴掌,能遮住正午的日头。“老夫年轻时总以为‘勤’是多干活,”他望着田里此起彼伏的身影,“现在才明白,勤是懂分寸。你看云渊薅草,专挑草刚冒头时动手,不费力气还除得净,这才是真的勤。”
正午的日头最烈时,暖阁送来的绿豆汤在凉棚下很快见了底。石猛捧着陶碗仰头灌,喉结滚动得像个小轮子,绿豆汤顺着嘴角往下淌,在脖子上冲出两道深色的痕。“老子这汤里加了混沌冰泉的碎冰,”他抹了把嘴,粗声笑道,“喝下去从嗓子眼凉到肚脐眼里,比当年在雷霆狱喝的寒晶水还过瘾!”
阿禾啃着忆灵果干,眼睛却盯着石猛手臂上的旧疤,那道疤在阳光下泛着淡金色,像条趴在皮肤上的小蛇。“石大叔,您当年打仗,是不是比现在薅草还累?”少年的声音带着喘,刚在水田里跑了三个来回。
石猛闻言哈哈大笑,拍得大腿“砰砰”响:“累!但不一样的累!”他指着水田里的泥,“当年是提着脑袋累,现在是踏踏实实累——就像这草,当年是要你命的逆灵,现在是抢你粮的杂草,都得除,但心里的劲儿不一样!”
苏暮雨把新熬的绿豆汤分给众人,碗沿上还凝着水珠。“石大哥少说两句吧,”她嗔怪道,“当年让你少冲两次锋,你偏不听,现在阴雨天伤疤还疼呢——就像这稻苗,得顺着它的性子来,强来是要吃亏的。”她说着从竹篮里拿出两块粗布巾,“给阿禾和云丫的,浸了灵脉水的,擦汗凉快。”
云丫接过布巾,立刻往阿禾脸上捂,少年痒得首躲,两人在凉棚下追打起来,踢翻的空碗在地上滚出老远。“柳先生说这布巾的线是‘灵三混七’纺的,”小姑娘的笑声像银铃,“灵脉线软和,混沌线结实,混在一起最禁磨——就像先生教我们的共鸣术,刚柔得并济。”
柳知意的铜镜挂在凉棚的柱子上,镜中映着水田里的绿、凉棚下的影、远处工坊的烟,镜光流转间,竟能看到稻苗根部的光纹在缓缓流动,与当年在共生林见到的能量流渐渐重合。“镜里的勤,”她轻声道,“原是无数双眼睛在盯着,无数双手在动着。就像这孕穗苞,看着静悄悄的,里头的穗子正一节节往外长,半点偷懒不得。”
日头偏西时,水田里的草己薅得差不多了,露出干净的泥水,倒映着天上的流云。阿禾学着石猛的样子把草捆成束,码在田埂上,说这样晒干了能当柴烧。云丫则蹲在凉棚下数今天拔掉的草,每数十根就用稻草捆一捆,小脸上沾着泥点,像只花脸猫。
李长老的木杖在泥地上轻轻一点,杖头的叶片突然剧烈地抖动起来,落下的露珠砸在地上,竟激起细小的光尘。“你们看西边的云,”老人指着天边的晚霞,那里的云层泛着金红的光,“灵脉气与混沌气缠得紧,今晚准得下场雨——正好给稻苗解解渴,也省得我们浇水了。”
云渊站在田埂上,看着晚风拂过稻田,稻叶翻卷着露出背面的白霜,像无数只银色的手掌在挥动。灵脉的翠绿与混沌的金黄在叶间交织,与凉棚的笑语、远处的鸡鸣、水田里的蛙鸣融在一起,化作一首热闹的歌谣。
他知道,这芒种的鸣勤,是岁月最实在的回音。当年跨越界域的征战,那些惊心动魄的共鸣,最终都化作了这水田里的忙碌,化作了孕穗苞的,化作了人们脸上汗珠里的光。万物在这夏日里使劲生长,用最踏实的方式共鸣,就像这日子,在寒来暑往中轮回,却总在勤恳的手里,结出沉甸甸的希望。
暮色渐浓时,第一滴雨落在了稻叶上,发出“啪”的轻响。云渊最后一个离开水田,回头望时,只见水田里的身影正陆续往凉棚聚,雨珠在稻叶上滚动,像无数颗透明的珠子,与这方天地,做着最亲密的触碰。